霍式秘笈
科技公關早已是
我們內建的 ▒ DNA.
霍夫曼公關的首位客戶是家名為 Meridian Date 的 CD-ROM 公司。該公司所研發僅有 洗衣機 大小的裝置,能幫助企業在一張光碟片上儲存 200,000 頁的資訊,引領了當時的科技浪潮。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化繁為簡
創造品牌無限可能
我們的客戶橫跨科技產業的各個領域:
- 半導體
- 通訊技術
- 軟體即服務(SaaS)
- 雲端運算
- 資訊安全
- 能源
- 行動應用
- 消費性科技
- 數據分析
- 金融科技
- 新能源車
- 資料中心
- 應用開發
同時,各大產業也都存在我們的身影。
以科技公關而言
只靠新聞稿是行不通的
在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下,科技領域相關的新聞稿已經走向商品化。
大多數人都默認了這樣的轉變,卻很少有人明白背後的原因何在。有鑑於此,我們製作了一張時間軸,說明新聞稿發展的不同階段。
新聞稿的歷史可追溯至 1906 年。當時大眾缺乏獲取資訊的其它渠道,因此記者僅需靠新聞稿,就能撰寫報導,且收穫不錯的迴響。這樣的情況在 1996 年後慢慢消失,因為網路逐漸成為對外發布新聞資訊的最新平台。
改變現狀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在新聞相關產業,傳統更是往往難以改變。而在近 30 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很肯定地說,新聞稿已經完成了商品化的進程。
然而,許多顧問公司與企業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當然,我們並不是反對新聞稿的存在。
當我們的客戶舉辦公關活動時,我們依然會適時發布新聞稿,以此提升品牌的聲量與曝光程度(這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更是重要)。我們也同樣意識到,科技企業有時對外發布新聞稿,並不在於追求媒體曝光。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仍舊希望新聞稿內具備吸睛的企業動態更新,並透過媒體來最大化傳播效果。
我們所擅長的, 就是將客戶的品牌故事
與領導思維兩者結合,吸引媒體的關注。
在這個過程中,新聞稿便是扮演著輔助的角色。
若您想要進一步了解原因何在,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和科技公關與
媒體間的「供需關係」
傳統的「供需平衡」法則,在科技公關這個行業裡並不管用。
如果把經濟學中的供需法則套用在媒體關係上,我們將得出以下這張圖表:
簡而言之,媒體記者最看重的內容正是科技公關投注最少心力的地方,而最不受媒體記者青睞的新聞稿,卻是科技公關「全力以赴」的領域。
我們大概估算了一下,數年前,美國市場的新聞稿發布量大約是 722,000 篇。若以每小時 200 美元計算,每篇新聞稿資訊收集、內容撰寫、審核校訂及編輯的總時長約為 30 小時,這意味著美國整個公關產業的投資額高達 43.32 億美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對於新聞稿的資金投注也在持續增加。
這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這種傳播方式的影響力卻相當有限。
這似乎也成為媒體與公關行業「種下心結」的主因。企業因新聞稿的曝光程度不如預期而感到不滿意,於是派出公關去向媒體記者「施壓」,要求採用他們興趣較低的新聞內容。
為了調和科技公關與媒體記者間的「供需關係」,我們選擇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創造非公眾領域的內容與領導思維上。
而這,正是媒體記者們所關注的。
透過整合行銷策略
說出科技品牌的故事
我們在媒體關係經營投注大量心力,因為我們明白,良好的媒體關係是任何科技公關活動邁向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此,我們積極發展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深度結合「贏得媒體」、「自有媒體」、「付費媒體」等多方媒體資源。
舉例而言,將企業部落格與公關傳播策略相結合,就能創造搜尋引擎優化(SEO)的協同效應,從而提高內容的曝光度。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企業部落格也具備內容行銷平台的功效。在其它的案例裡,我們更以類似方式執行與人才招募相關的活動。
當我們依據客戶目標量身打造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時,皆是按照以下的思維邏輯來進行規劃:
了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整合行銷傳播策略.